写作绅士,读作丧尸 X岛揭示板
 首页版规 |用户系统 |移动客户端下载 | 丧尸路标 | | 常用图串及路标 | 请关注 公众号:【矛盾苇草】|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常用串:·豆知识·跑团板聊天室·公告汇总串·X岛路标

No.52368209 - 无标题 - 影视


回应模式
No.52368209
名 称
E-mail
标题
颜文字
正文
附加图片
欢迎讨论各类电影和电视节目
禁止发布于询问AV相关内容,违者删串
本版发文间隔为15秒。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05:06 ID:galKNiB [举报] [订阅] [只看PO] No.52368209 [回应] 管理
肥哥们帮帮忙
这篇文章包括评论实在是看不下去,想有理有据的评判一下,肥哥们帮我打打稿子,小肥我真的不会说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05:58 ID:galKNiB (PO主) [举报] No.52368223 管理
图片安全审核失败,让小肥我想想办法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07:32 ID:galKNiB (PO主) [举报] No.52368257 管理
前几天与一名自诩为Marxist的网友争辩,提到了《隐入尘烟》这部片子。在他的口述中,《隐入尘烟》里导演夹带了很多私货(角度很是刁钻),并不能反映当下农民的真实情况(美好生活)。我尝试用相关专业知识解释,结果被一句“我不需要知道艺术理论,只需要知道基本逻辑”回怼,一时哑口无言。
有趣的是,在《隐入尘烟》的影评中,有几位义愤填膺的人抨击它为大烂片,“美化苦难”。在他们的口述中,自己是农民出身,比任何人都有谈论农民的资格,这种不真实的片子是在扼杀底层人民生活的希望云云——双方的立场互相对立,逻辑竟一脉相承。在他们的表达中,“现实主义”是一个绕不开的词,而在他们的认知中,现实主义一定是“现实”的反映,创作者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臆断。

注意,我为“现实”加了引号。引号很是好用,加上它就意味着,符号内的语言将与其表达的本意不符。我当然可以怀疑,无论是Marxist还是愤懑者,他们眼中的现实一定为真吗?先不论前者的景观世界①,即便是真实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他们口中一定没有谎言吗?很难。若我们为某些群体上了苦难的底色,那其中无论发生怎样的、细微的挫败,都容易被夸大,被消费,被自我剥夺。可以说,当一部分农民来到城市后,当他再也嗅不到田野的芬芳,他的农民身份也再被不停消解——或许不会消失,但一定渐弱。那些新鲜的名词、思想,在他失去土壤后占据他,扮上浓妆,诱惑他自卑的心智。当他完全降伏,农村在他心里已经死去——他将带有巨大的误解看待自己过去的一切,“苦难”孕育而生。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07:49 ID:galKNiB (PO主) [举报] No.52368265 管理
因而,什么是现实?人们希冀从艺术作品中看到真正现实的反馈,罗兰•巴特一语中的,“我们称之为‘真实的’东西从来就只不过是表征的代码。”,即便是监控都做不到,如果无法做到无死角,监控的记录就不真实;即便做到无死角,人为的导录也有不真实的可能。如果单从《隐入尘烟》没有反馈真实现状来否定它的艺术价值,就是不会看现实主义作品的人(更别说欣赏)。还有那些受到知识诅咒②还夸夸其谈的“哲人”,是不会真正关心艺术与现状。

但现实主义作品就一定不现实吗?非也。拉美那种亦真亦假的魔幻现实主义最后的落脚点也是反映现实,只是其建立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上,表达形式与我们认知的现实主义不同——批判现实主义,即1934年高尔基提出的概念,后被我国与前苏联学者认定为19世纪欧洲主流的现实主义。在东方的想象中,现实主义往往要“批判”才有意义,这是艺术从业者的说辞,可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揭露社会黑暗”就是勾结西方,是反动分子。在这种二元对立中找到艺术的平衡极为困难,我唯一能说得是,狂躁的意识形态不是评判艺术的唯一标准。

更何况,《隐入尘烟》并不是带有批判属性的电影,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它的美感都高于其批判性。在一次采访中,刘敏已经替我们问出了这个问题:

“我的思考是,中国传统农村题材的故事一般更侧重写实,也比较阴暗,但是你这个和以前的不太一样,既有非常写实的土地劳作和生活的描述,也有写意的浪漫诗意的一面,通过非常精致的摄影来呈现。这部影片的摄影在你所有作品中也是很突出的,在风格上有什么特殊的尝试考虑吗?”

李睿珺是这么回答的:

“因为当时哪怕没有钱,也想在工业感上把它做足,不能粗制滥造。再贫困的地区,它也有它的美感,这种日常美感,都是有诗意存在的,只是你能不能感知到捕捉到的问题。既然我感知到了,就把它放到影片中。”
收起 查看大图 向左旋转 向右旋转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09:00 ID:galKNiB (PO主) [举报] No.52368297 管理
含有非法词语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09:28 ID:galKNiB (PO主) [举报] No.52368309 管理
我认为从《隐入尘烟》入世以来,任何关于它的探讨都忽视艺术本身。电影博主们给予其厚望,将它视为一种武器、桥头堡,来反抗什么;电影爱好者们为它增加筹码,让它变得厚重、满是包袱。从它撤档、定档、无人问津、依靠短视频爆火、密钥延期,再到隐退,一场关乎电影的行为艺术就此结束。它什么都没有对抗,却让很多人因此对抗。

昨天,和朋友聊《隐入尘烟》。她说在军训时,自己还学着麦粒花的制作方法,用树叶在手腕处摆出花型。她说冲着阳光,叶片也很金黄。或许,那天下午,这个南方姑娘,幻想到了北方的麦田。她躺在麦穗堆上,金灿灿的,像太阳的倒影。
注释:

①:指的是景观社会。法国学者居伊·德波1967年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景观社会是指被以形象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组成的景观包围着的社会。景观不是形象的集中,而是以形象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它以特有的形式(如信息或宣传资料、广告或直接娱乐消费)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使真实的日常生活被它的表象所替代,展现为一个隔离的虚假世界。是一种新型的商品拜物教和社会控制形式,它通过各种幻象麻木大众。

②:即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我们很难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我们无法轻易摸透听猜者那一方的心理状态。

③:印度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西方后殖民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25:33 ID:eb7U1rm [举报] No.52368722 管理
好认真的po,好多的专业词语,小肥自惭形秽,不知道怎么说( ;´д`)
但是感觉本来就没打算让我这种人看懂就是了( ゚∀。)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9-30(五)22:49:11 ID:XF2keUI [举报] No.52369327 管理
https://mp.weixin.qq.com/s/Pe9fxHfU2ywsxEVz5xhJeA
双引号内为引用此文章的

“因为,无论美化还是丑化,都不是针对某种抽象的、绝对的“客观现实”而言,而是针对不同立场而言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依据自身经验看到自己眼中的那部分“现实”,而不同身份/处境/立场的人所看到的“现实”本就是大不一样的。
比如关于《隐入尘烟》中贵英不慎落水时却没有一个村民出手相救的情节,有网友说“这太假了,在我们村根本不可能”,也有人说,“这是真的,我们村就这样死过一个人”。你无法指责谁在撒谎,或谁看到的不是“现实”,更无从比较谁的“现实”更“现实”。
实际上,与其说针锋相对的人们是在争辩“何为现实”的答案,不如说是在争夺关于“何为现实”的定义权。”

即使只讨论现实,中国这么大,你说你见过农村不是这样的,不能用来声明没有农村是这样的,用个人见到的否定其没见到的不怎么靠得住,更别说是表象不是原理,是社会氛围不是物理定律。

“为什么偏偏纠结于《隐入尘烟》中的农民是否真有那么穷、那么惨?因为一旦在社会舆论中以个体真实替代了整体真实,就有可能抹杀掉扶贫工程的成就和基层工作者的辛劳,尤其当作品走上国际舞台、代表中国形象时,还有可能被某些媒体拿来借题发挥,为国际关系中的小动作提供口实,进而影响整体国民利益。
为什么“二舅的残疾到底是因打针所致还是由于自身的小儿麻痹症”如此重要?因为给二舅打针的人有一个特殊历史身份——赤脚医生,如果在大范围传播中让那些不了解历史的人将故事中个别医生的过错归结为赤脚医生群体的过错,乃至制度的过错、时代的过错,那么将会造成一种对早期社会主义医疗保障制度的极大误解,而这种制度原本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符合于广大工农阶级利益、挽救了无数生命的。
以上批评当然有其合理性,现实案例(如《方方日记》)也的确并不少见。但正如另一方所担心的那样,如果将这种思维逻辑不加分辨地简化和极端化为电影中就不能有任何负面形象或任何涉及国家、政府的批评声音,那显然也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而不过是借着爱国、反霸权的名义掩盖内部矛盾,为上层阶级涂脂抹粉。”

“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如果我们认同并实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那么
“问题并不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才更接近(绝对意义上的)现实”,而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才代表了更符合我们阶级(百分之九十以上最广大群众)利益的现实”。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左翼的文艺家和理论家们让文艺的“工具论”“武器论”有了坚实的立论基础。这并不是说文艺创作就可以像某些抗日神剧、主旋律烂片一样随心所欲地篡改现实,或全然不顾生活逻辑、性格发展合理与否,让作品单纯成为革命思想的“传声筒”,这恰恰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一种违背现实主义艺术规律的“席勒式”创作。
我们所需要的是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也即在尽可能尊重现实原型、符合历史逻辑的基础上,当故事呈现既有这种可能、又有那种可能的时候,去选择更具社会意义、更符合阶级利益、更能为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而斗争的那一种。”

但上述观点、立场、理论有效的前提是我们是在这样的宗旨下搞这样的文艺工作和评价,但万一不是呢?
某些历史题材作品,既不阶级也不历史更不人民,但完全不妨碍他们的正面评价,我的意思是搞清楚我们的社会到底走哪了还是很重要的。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10-02(日)00:44:30 ID:46CxB1F [举报] No.52395440 管理
虽然一定是避不开的,但我很不想把艺术扯到政治性上去
若非说对于这个片子的观点,我很认可三号厅的一句话“《隐入尘烟》如同一滴人工泪液,但他把人们的目光重新引回到了这片土地上。”
至于旁的真假也好,美丑也好,都是感觉符号而已,在这上面下功夫只会有意见上的党同伐异的作用,而我不想看到这一点发生。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10-02(日)12:54:45 ID:qnETcXB [举报] No.52403153 管理
同意您的观点,我觉得他们在争辩这部片子是否现实主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输了,要是说不现实的桥段的话那不妨和余华的活着做一下对比,那么popo您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偏偏对这部电影这么苛刻?就像楼上讲的,当这部片子将叙事视角聚集工农阶级身上的时候,这部片子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就已经值得肯定了。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10-02(日)13:00:47 ID:Yp243Nq [举报] No.52403257 管理
说的真好啊,不能用个体的真实来取代整体的真实。
肥哥你一句话把我想了好久但是不知道怎么描述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10-02(日)13:01:28 ID:Yp243Nq [举报] No.52403266 管理
>>No.52369327
我能截图发给别人看吗?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10-09(日)11:28:22 ID:neND1vI [举报] No.52559211 管理
>>No.52369327
肥哥们讲得挺好的,那个自诩的🐴壬是个🔨的🐴

UP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