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刷视频,偶然看到某个地儿道儿老儿北儿京儿的老瘪三博主吹了一个关于爆肚的牛b,心里好笑,这里叨叨几句关于本肥眼中的爆肚涮肉。
严格来说,爆肚和涮肉是两种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是有区别的,但倒也没必要过于原教旨主义上纲上线,分得清,分不清,都不影响人作为消费者去享受美食,某些一辈子圈养在北京城里还自视甚高的瘪犊子拿着那点玩意当什么天下少有的稀世珍宝,老实讲,还挺值得同情的。
爆,是一种特定的烹饪技法,指食材利用短时间高温快速成熟,基本特点是成菜鲜嫩,较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对火候掌握比较严苛,以烹调介质与手法调味的差异可以细分为水爆,油爆,芫爆,酱爆等等,油爆虾,芫爆散丹,酱爆鸡丁,都属于爆菜的范畴,所谓的爆肚,全称应该叫水爆肚,水是方式,爆是技法,肚是食材内容,这也是传统菜的命名规律。爆肚这玩意儿,本身难登大雅之堂,其实是属于小吃的范畴,而且在过去来讲也只是穷人家的吃食,是买不起精肉好肉的替代品,正如同卤煮炒肝炸灌肠等无数的被百京老瘪三吹得天花乱坠的小吃一般。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岁月长河的洗礼中,任何能够屹立不倒的菜品,其本身都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硬拿个上不得台面的小吃大谈文化历史传承,也是属于需要好好吃药配合治疗的程度,小吃就是小吃,或许味道不错,或许你很喜欢,或许历史悠久,但也只是小吃罢了。
这就是爆肚和涮肉的第一个区别,爆肚是小吃,涮肉不是,按照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分辨,涮肉可以成席,可以宴宾客,爆肚不行。涮肉,早在宋朝就有所谓“拔霞供”这个著名的吃法流传下来,而爆肚只不过是清末民初的穷苦市民为了替肉而钻研出来的吃法罢了。
当然,那都是封建糟粕,现在您要有那个本事弄齐一桌正儿八经的爆肚十三样,也是挺有面子的一件事了,宴请个亲朋好友什么的一样不失礼,但是某些老瘪三就爱扒着封建糟粕不放,那就让封建糟粕来抽他嘴巴子就完了。